close
那是我所參加最特別的一場音樂會,又一次掉進時空夾縫的Wonderland。
「妳知道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嗎?」
席間,戴著Kippah的男子悄聲,由於我的存在太突兀。
『是的,先生,那是非常非常悲傷的故事。』
「那是我們的歷史,也是今天之所以於此,記念我們遇難的六百萬同胞。」
暗暗吸了口氣,摒息,我朝他點了點頭。
講者在台上清了嗓,說起她母親的故事、她的族人在那段傷悲的歲月中,其中的一個縮影。
Sala, 她的母親在七個集中營中過了五年、她的母親守著這個秘密五十年、她的母親一直不敢說。
可是,歷史應該被記得。
"We shall remember them forever.
我們應該永遠記得歷史。
If we won't, who will?
如果我們不記得,誰會記得?"
她說,她寫,她將母親的苦難寫成書獻給母親,《Sala's Gift》.
曲目流轉。
孩子們歌頌、長者們齊唱,大屠殺倖存者二代、三代孱孱而入,點亮蠟燭。
襯著蠟燭上的大衛星,燭火微微搖曳。
是一個個消逝的靈魂、也是歲月中無盡的聲聲嘆息。
關於他們過去的悲傷,我無法說得太多,是由於懂得太少。
然而,那樣竭盡全力保存歷史的精神、再艱困也要建立國家的意志。
我永遠無法忘記。
散場前以色列人合唱國歌時,我,一個沒有國家的外人,敬佩又羨慕的感動。
多希望,台灣早日成為「真正的國家」。
We shall remember them forever.
If we won't, who will?
一個族群的歷史只存在於族群之中,記得先人的過往,是後人的責任。
這樣的歷史要外人記得?很難很難。
台灣的歷史,只有台灣人會記得;如果台灣人記不得,誰會記得?
If we won't, who will?
Nobody will.
納粹大屠殺(英語:Holocaust;希伯來語:השואה,Shoah;意第緒語:חורבן,Hurban)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納粹德國主導的系統化種族滅絕行動,在這次行動中有1,100萬至1,700萬人遭到屠殺,其中猶太人有600萬,共產黨人、羅姆人、同性戀者、歐洲東線的戰俘和德國國內的異議人士有約500萬。納粹大屠殺為二戰中最為人熟悉的種族清洗之一。
《辛德勒的名單》是一部1993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它講述了一個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故事。這些被救的人大都是波蘭猶太人在二戰時期的逃難者。猶太人大屠殺時期,辛德勒將他們召集到他的工廠裡面幹活,以此幫他們避難。
《Sala's Gift: My Mother's Holocaust Story》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